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一封公开回信中直接指控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言论是对整个法国的“冒犯”。这个词在外交辞令中近乎核弹级,上一次类似表述还是20年前法国反对伊拉克战争时。更戏剧性的是,就在回信公开前48小时配资炒股入门,法国外交部刚因美国大使的“干涉内政”言论召见了这位外交官。9月联合国大会上,法国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三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
以色列立即召见法国代办,并宣布9月进攻加沙城。马克龙的回信毫不客气。8月26日,法国《世界报》全文刊登了他给内塔尼亚胡的答复,直指以色列占领加沙地带、强迫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的行为“永远不会带来胜利”,反而会让以色列“蒙受耻辱、陷入孤立”。这封信是对内塔尼亚胡8月17日指责法国“纵容反犹主义”的强硬反击,马克龙甚至用“冒犯”一词定性以方言论,称其“令人无法接受”。
这场外交冲突的导火索是内塔尼亚胡的“先发制人”。他在马克龙收到信前就公开了信件内容,声称法国反犹事件激增且政府“不作为”。马克龙索性以“对等原则”将回信同步媒体发布,并列举法国2023年以来打击1600余起反犹事件的数据,反呛以色列“无视事实”。
火药味不仅来自以法之间。8月24日,美国驻法大使库什纳致信马克龙,重复内塔尼亚胡的论调,敦促法国“减少批评以色列”。法国外交部当天召见库什纳,痛斥其言论“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干涉内政且“破坏盟友信任”。三天内连怼两国高层,马克龙的怒火可见一斑。
回信中最尖锐的批评指向以色列的军事计划。马克龙明确反对以军9月进攻加沙城的行动,称其为“致命和非法的长期战争”。他警告,占领加沙、吞并西岸、扩建定居点只会“助长全球反犹主义”,甚至危及海外犹太社群安全。这一判断与卡塔尔调解方的警告形成呼应:哈马斯已接受停火提案,但以色列拖延十天未回应,“球在以色列一方”。
马克龙手中真正的筹码是巴勒斯坦建国议题。他重申法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并联合沙特等15国发布支持“两国方案”的联合声明。若成行,法国将成为继中俄后第三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色列反应激烈,内塔尼亚胡称此举是“对恐怖主义的奖励”,但法国不为所动。
法国的决定背后有欧洲裂变的影子。欧盟27国中已有11国承认巴勒斯坦国,包括西班牙、爱尔兰等,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公开欢迎法国“入列”。德国虽坚持“先谈判后承认”,但英国国内压力剧增,可能跟进。马克龙正试图将法国塑造成欧洲中东政策的领导者,与美国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切割。
国内政治也是推力之一。法国有欧洲最大的犹太和穆斯林社区,2023年反犹事件激增四倍,族群矛盾一触即发。马克龙在国民议会遭极左翼和极右翼夹击,前者要求立即承认巴勒斯坦国,后者强烈反对。承认巴勒斯坦国成了他安抚穆斯林选民、拉拢左翼的“外交救心丸”。
然而配资炒股入门,法国的方案仍面临现实挑战。马克龙要求巴勒斯坦国“非军事化”,却未提及如何约束以色列撤军;哈马斯虽接受停火,却拒绝解除武装。以军坚持9月进攻加沙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无力管控领土。当马克龙在信中强调“两国方案需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时,以色列议会正在推动将本国法律适用于约旦河西岸。
旺鼎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